Qianhai Jorho's GM Participates in 2019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thium Battery

2020-03-10

image.png为展示消费类锂电池及动力电池领域技术前进方向与科研新成果,推进锂电安全行业与技术的协调发展,由清华大学锂离子电池实验室发起的2019锂电池安全国际研讨会(华东)于2019年716日—17日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

 

本次研讨会围绕高比能量密度动力电池安全性议题,从电芯、模组、电池包、系统四个层次和可靠连接、高压防护、碰撞、过充、短路和热失控、全方位有效提升电池安全等七个维度,深入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技术手段和措施的可能。

 

来自国家863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中科院青岛能源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南大学、苏州大学、上汽集团、北汽新能源、广汽新能源、国轩高科工程研究院、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深圳前海久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等上百名学术研究机构和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2019年4月份以来,国内外多个品牌新能源汽车接连发生起火事故。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统计,截至2019年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共召回12.3万辆。在这种背景下,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再次变得敏感起来。虽然敏感,但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因此为期两天的2019锂电池安全国际研讨会就是深度探讨这个敏感话题,并寻求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比燃油车着火的主因(燃油车的易燃物是燃油,但它是被密封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环境里,与助燃剂——氧气和火源是分开的),动力电池的易燃物是电解液,它与氧气(正极材料遇到高温时会分解生成氧气)和火源(内短路、过充都会产生高温)被密封在同一个容器环境里。因此它的安全不确定性也就显得尤为突出。

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主要由动力电池热失控所引起,但热失控仅仅是结果,而热失控的原因错综复杂,事故源头难以明确。因此,在没有掌握锂电池着火规律之前,把控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和长寿命的平衡关系应当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国家863动力电池测试中心副秘书长在会上表示,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特别是对动力电池的理解和认识方面,应对当下的电动汽车的电池使用是能胜任的。“但针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动力电池的开发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协调推进的产业,需要我们的企业,包括整车企业、电池企业、材料企业增强沟通和合作,通过对单体电芯、模组设计和电池包的结构设计等多个层面提高动力电池的整体安全性。”


微信截图_20200410153952.png    自2010年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动力电池的发展如火如荼、消费电池软包聚合物电池也快速成为主流。随着市场产能的放量,各种品质的问题也被暴露,如果说动力电池将“着火”放在安全考量首位的话,那么消费类软包电池的漏液和腐蚀问题是很难克服的顽疾。

 

深圳前海久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前海久禾)总经理李永刚先生说,对电池微短路、漏液和腐蚀问题的管控不仅要从电池配方和工艺上入手,还要借助先进的探测技术来确保隐患电池不流入客户端。

 

针对软包电池微短路问题,除极少数低端电池制造厂还在使用万用表进行检测外,大部分的锂电池企业主要通过使用基于欧姆定律(U=IR)原理的耐压或绝缘阻抗测试仪表来检测锂电池微短路。而前海久禾的绝缘脉冲检测技术的主要功能和检出效果通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在图形可视化、数据追踪、控制方式上更先进、更合理、更符合当前的全自动化和互联互通的制造要求。

 

针对电解液泄漏问题,前海久禾是国内首家将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技术应用于消费电池软包聚合物电池检测的企业。基于电池的负压封装特性和电解液富含有机分子特点,前海久禾利用先进的光离子化技术(PID)传感器来捕捉电解液中的有机分子,进而判断电解液是否泄漏,其特点是可信赖度高,更容易实现测试数据的追踪以及测试结果的分类处理。

 

作为国内该类检测应用的先行者,前海久禾为各大电芯和PACK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检测分析手段,其安全检测设备也受到包括Apple, Huawei, Samsung, Moto, Google等各大终端用户的推崇。